弘扬“新松精神” 助推艺术新人--“新松计划”第六期浙江省青年表演人才(戏曲小生)高级研修班启动

来源:戏剧影视学院   作者:戏剧影视学院   时间:2018-04-07   人气:
7月3日,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“新松计划”第6期浙江省青年表演人才(戏曲小生)高级研修班举行开学典礼。来自浙江京剧团、浙江昆剧团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、浙江越剧团、浙江绍剧团、金华市婺剧团、温州瓯剧团等院团的22名优秀青年小生演员,将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强化培训。
      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、副厅长杨越光和厅相关职能部门艺术处处长尤炳秋、副处长薛亮亲临开学典礼指导培训工作,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国荣、院长汪俊昌、副院长章轲和戏剧系负责人支涛等莅临现场,我院党委副书记黄杭娟主持典礼。
      汪俊昌致欢迎辞,代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向出席仪式的上级领导、专家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。他表示,2005年以来,浙江省文化厅推出并实施青年艺术人才培养“新松计划”,为艺术表演人才迅速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。我院受文化厅委托,承办历届戏曲高研班,这不仅是文化厅对学院的信任,也是对学院戏曲教学工作的鞭策。他勉励学员们笃志好学、取精用弘、刻苦奋进、学有成效,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,为浙江戏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!
      杨建新主讲培训班第一课。他指出,戏曲高研班是“新松计划”中非常重要的培训计划。文化厅已先后委托浙江艺术职业小学院举办五期高研班,如今是再一个轮回。从第一轮高研班看,培养效果很好,成绩很突出,造就了一批在各剧种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,形成了比较科学、系统的戏曲人才培养模式,成为一个青年戏曲艺术表演人才成长交流的平台,取得了一定的品牌效应。戏曲高研班不仅是名人班、尖子班、强化班和重点班,也是实践班。这个班充分体现了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,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训,培养一批非常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,进一步探索优秀拔尖的舞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模式,推动浙江舞台艺术的繁荣。他对青年演员们提出四点希望:要胸怀理想,志存高远。不仅把演戏当成职业,更当成一份终身事业,矢志不渝,立志当新一代名角大腕;要吃苦耐劳,持之以恒。行话有云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要成就一件事,勤学苦练少不了。希望演员们敢吃苦中苦,争当艺高人;要勤于思考,善于领悟。养成创造性思考的好习惯,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琢磨,融会贯通,同时还要海纳百川,汲取众长;要继承传统,勇于创新。创新发展是艺术永恒的主题,也是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的工作者应该相伴终身的理念。戏曲一方面要师法传统,同时又不能循规蹈矩、亦步亦趋。他表示,现在的青年演员们可以说生逢其时,正处于建设文化大省的氛围中,国家和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前所未有、“爱才、识才、育才、护才”的氛围浓郁。他勉励学员们,不仅要学习舞台表演的技艺,同时也要注重艺德的培养和政治素质、道德素养的提高。“希望这次培训能成为同学们难以忘怀的学艺经历,成为从艺生涯中的重要一幕。”
      领导的殷切期望极大鼓舞了青年演员们的学习积极性,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学员代表、温州市瓯剧团的小生演员方汝将代表学员们保证,“我们一定刻苦努力,奋发进取,争取创造出优异成绩,向各位领导、老师和剧团汇报。以‘新松精神’敦促自己前行,并把这种精神延续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。”
      第六期高研班邀请享誉全国的昆曲名家、“巾生泰斗”汪世瑜先生口传心授形体、剧目等专业课程,邀请学者开设专题讲座。通过课程教学、专题讲座、论文交流、专业汇报演出等多种教学形式,对学员进行重点教学和强化训练。本期培训班不仅有更多不同剧种的小生演员加入,浙江昆剧团曾杰等首轮小生班学员也积极报名再度参加,回炉锻造,提升自我。正如杨建新在首期戏曲小生高研班讲话中所说的,“高级研修班不是普通班,从这个班出去的人应成为浙江省戏剧表演的尖子人才,要力争成为未来戏剧舞台上的名角大腕。”


关闭】 【打印
上一篇: 萧条冬季,一抹“姹紫嫣红”下一篇:


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
邮编: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