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不是在看戏,而是在回望生活”——一场关于梦想与温情的剧场记忆

来源:戏剧影视学院   作者:戏剧影视学院   时间:2024-11-01   人气:

我以为他们会向命运投降,但他们没有。剧终时,一位观众在留言中写下了这句打动人心的话。

20241031日,现实主义话剧《梦想天堂》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进行校内试演。这部以杭州城市变迁为背景的群像叙事作品,用细腻的生活质感和饱满的人物群体描绘了三十年间“外来人”与“老杭州人”的交汇与共融,也在无数观众心中激起涟漪。“这不是一部话剧,它更像一面镜子、一段回音、一场梦。”多位观众如此评价。在高校师生、市民观众及戏剧爱好者中引发强烈反响。

整场戏像一封写给杭州的情书,又像一场属于每个观众的心灵回访。来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3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章咏琪写道。她印象最深的,是落幕时演员们手捧桂花走入观众席,花香萦绕,仿佛金色勋章,像是对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默默努力的人的嘉奖

在观众钱女士看来,《梦想天堂》不仅展示了城市的变迁,也呈现了人生的复杂。母女重逢、旧爱重逢、兄弟决裂、朋友守望……它让我看到:在看似复杂的剧情背后,其实是真实生活的残酷和温柔。

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。学生郭佳琪这样评价。她在剧评中写道:每个角色都像我身边的人:从当年倒卖碟片的成大业,到不离不弃支持爱人的郭美琴,从逃婚来杭创业的英子,到开面馆几十年如一日的秦老伯。每个人身上都有疼痛,但也有光。

“我一走进剧场,就被道具的真实感拉进了记忆深处。”影视编导学生董佳文在剧评中这样写道,“街巷、电话亭、旧牌坊,像是回到梦中的江南,也像是父母年轻时走过的地方。”而当舞台缓缓拉到“乐尔面馆”,那句带着方言意味的面馆招牌名,又引发她“会心一笑”“我猜,这店主一定是个温暖又幽默的人。”在她眼中,《梦想天堂》没有美化现实,但始终坚持温柔叙述。“那些我以为早该向命运低头的人,最终都在困境中挣扎出了希望。他们没有投降。”无论是成大业的起伏人生、大山的创业与情感困局,还是曹志远放弃仕途只为女儿的选择,这些人物“都当得起顾贞观笔下那句‘我亦飘零久’”。

在剧中最受观众关注的一段戏,是曹小玫在雨夜发现老师安宁正是自己生母的情节。舞台灯光在那一刻模仿闪电划破舞台,一声声妈妈的呼唤,刺痛着角色的心,也击中了无数观众的泪点。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,有多少真相是被误解了几十年,多少情感是来不及表达就沉入岁月?学生周海珍如是感叹。

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从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共情密码。退休观众石先生称,这是一部时代的折射镜”“它写的不只是杭州,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中国城市里,那些奔波、挣扎、但始终善良的人。

年轻人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碰撞,中年人感受到了家庭的重量,老年人则从阿婆与秦老伯的背影里回忆起自己的过往。而这正是《梦想天堂》的力量所在——它用14个角色织起一张人情网络,让观众在他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。  

观众李先生认为,《梦想天堂》最动人的地方,是它让灵魂在时代洪流中翩翩起舞。剧中人物的爱情、亲情与友情并非完美无瑕,却因此更真实、更令人动容。它不歌颂成功,而是书写那些在现实里跌倒、爬起、再继续生活的人。         

乐尔面馆的烟火味,到桂花雨般的舞台互动,再到歌队作为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桥梁,观众普遍认为,《梦想天堂》不仅仅是一部话剧,更是一种情感寄托与时代共鸣。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戏剧了。学生洪雨慧写道,  

它不是在演别人的故事,它就是我们自己。

在留言墙上,有一位观众写下:天堂不是虚构的地方,它是我们相互善待时的模样。也许,《梦想天堂》最打动人的地方,正是它用真实与温情告诉观众——在这座城市里,我们都不是孤独的人。舞台之外,是心灵的回响。《梦想天堂》用群像交织命运,用歌队传递灵魂,用桂花点缀温情,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通道。正如观众所说:“它不是在演别人,而是在讲我们自己。”

202556日《梦想天堂》将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迎来20场正式首演。将在未来的演出中继续谱写属于每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交响。愿每一位观众,都能在这一场戏中,找到灵魂停泊的港湾,都能在舞台中看见生活的温度,照见内心的力量。

关闭】 【打印
上一篇: 用温暖和感恩写给城市的一封情书 ——专访话剧《梦想天堂》导演那刚下一篇:


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
邮编: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-1